2020年9月6日, 随着自驾游的兴起,相当一部分游客都开始选择“航空+
租车”的出行方式,既避免了旅途过度劳累,又能享受自驾的乐趣。中秋、国庆双假期的旅游黄金季,也是租车市场的传统旺季。2012年的数据显示,目前在国内市场规模第一的神州租车在假日的出租率接近90%,比平时增长了一倍,一嗨等其他租车公司的出租率则都在95%左右。而到了2013年的黄金季,虽然相比2012年各租车公司的车队都有所扩张,但黄金周的租车率仍然能达到85%左右。并且,租车的价格普遍提升了3-4成,个别车型的租价已达到了平时的3倍。
一边是偌大的规模,而另一边则是割裂的市场。据估计,中国本土的汽车租赁公司数量多于万家,多数小型汽车公司零散分布在各个城市,受地域或资金的限制难以形成连锁服务。而占据市场前五位的汽车租赁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在2011年不足11%,2012年,神州租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,但也仅达到了5%。
不仅是中国本土汽车租赁市场蛋糕越来越大,随着中国出境自由行的游客越来越多,境外租车的客户也越来越多。为了争夺中国客源,在本土租车公司竞争进入白热化的同时,国际大型汽车租赁公司也尝试通过各种方式“杀”入中国。资本的对接,内容的充实,文化的互补,中外合资一时成为中国汽车租赁市场上最时髦的选择。
车行业注定是一个由资本说话的行业,汽车保有量、网点门店数量等硬件设施,配套的员工、广告投入、后台服务等都是吸引消费者的首要条件,而这些都需要强大的资金实力。而正处于战国时期的中国汽车租赁市场,价格战也是个避不开的门槛。
中国汽车租赁市场其实一直受到国际资本市场的关注,第一梯队的汽车租赁公司背后都能找到国际资本的支持。早在2006年,租车就收到了来自海纳亚洲和香港麦达基金的首期500万美元投资,2007年底,海纳亚洲和香港麦达基金再次向租车投资5000万美元,租车在中国市场上一度风头无两。
临市场份额的争夺战,汽车租赁公司在外来资本的支撑下的急速扩张似乎迫在眉睫,但是激进的规模膨胀之下,服务必然成为竞争的下一部重头戏。“中外合资”固然噱头十足,但如何在高速扩充和客户体验之间努力寻找平衡点,将会是汽车租赁行业避不开的挑战,“中外合资”的含金量只能交给时间来证明。